Search

【#過去24小時 7.16 德國/比利時/荷蘭🇩🇪🇧🇪🇳🇱】
  
「極端氣候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過去24小時 7.16 德國/比利時/荷蘭🇩🇪🇧🇪🇳🇱】
  
「極端氣候的殘酷突襲...已是現在進行式!」德國西部的萊茵河流域,自14日清晨開始,突遭低壓大暴雨突襲,短短24小時內就降下了7月均雨量的160%,目前已在北萊茵-西發利亞邦與萊茵蘭-普法茲邦...等中萊茵地區,以及西歐的比利時、荷蘭、盧森堡...等國,造成慘烈災情。截至7月16日凌晨為止,西歐各地災區已知至少91人死亡——其中80死與數千人失聯的慘重災情,全都發生在德國境內。
.
雖然德國西部暴雨的威力,已在15日下午開始「稍微」放緩,但各地的延遲洪鋒、湖泊蓄水站潰堤,卻仍持續擴大著各地的洪水災情,後續的搜救行動,悲觀預期還將會發現更多人死去。因此駭人的災情,也已成為了西歐現代史上短時間死傷最慘烈的天災之一。
.
正當德國陷入「極端氣候災難」的同時,預計將於秋季卸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,人則在美國華府,進行她總理生涯應該是最後一次的「白宮訪問」。儘管梅克爾即時遙控指揮、授權聯邦政府動員救災,但這場世紀洪禍卻也提前打響了9月德國大選的布局,讓梅克爾之後的「三大熱門總理競爭者」,各自憑藉著地方政治、環保政策、與救災重建資源的政治箭頭,暗自較勁一場「救災爭霸戰」?
.
#德國 #暴雨 #比利時 #荷蘭 #極端氣候 #西歐 #萊茵河 #西發利亞邦 #梅克爾 #洪災 #氣候變遷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轉角國際》將「國際事件」解構成點、線、面,三種衡量向度:「點」,是傳統想像中的「國際新聞」,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;「線」則延伸於點,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;「面」,才是所謂的「國際觀」,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,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,也能具備獨立思考、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。 點、線、面,三者串連,《轉角國際》期望能拉起那條「線」—在新聞之後,拉起脈絡;在趨勢之前,集結觀點。 比起展示「國際觀的高度」,我們更希望《轉角》的轉動能「碾平」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,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「國際視角」——至少至少,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。 這裡是udn,我們是《轉角國際》。
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。
View all posts